返回
业界精英

杨国华:感性向理性的跨越

2009-07-0785

——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华先生专访

编者注: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主要设计制造汽车内、外饰件模具及大中型家电模具。是由广州无线电集团属下的广电模具塑胶电子实业公司和被收购的广州林仕豪电脑化模具制品有限公司于1998年联合组建的。记者曾报道了对广州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专访,那时林仕豪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时隔三年,林仕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近日记者应林仕豪的杨国华老总邀请,再度前往广州造访了该公司,通过现场观察和与杨总面对面的交流,记者感觉到林仕豪已经由一个破产收购企业破茧而出,重新崛起于华南模具之林。以下就是记者对杨总的采访实录。

 

广电林仕豪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华先生

记者:2001年我就拜访过林仕豪和您杨总,时隔三年再次造访,从新的厂房和新的写字楼,我已经初步体验到不小的变化。现在想请您做个具体介绍?       
    杨国华先生(以下简称“杨”):98年我出任林仕豪总经理,至今5年时间已过去。如果把林仕豪比作一个孩子,那么他从学会爬,学会走,到今天已经学会跑了。我们紧紧抓住市场、产品和人才这三大生存竞争要素,从战略的高度,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积极调整战术,使林仕豪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年间主要的发展变化有两点:       
    首先,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头两年我们无固定产品方向,大小通吃;而在市场上可以形容为饥不择食,业务网络一穷二白,服务对象多为低端客户。到了2000年,我们在巩固家电客户的基础上,塑料模逐步向汽车模具市场转移,冷冲模则向专业制造家电模具转移;并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对客户也有所选择了。再到2002年,顺应空前发展的广东汽车业,塑料模产品向汽车内饰件模具转移,冷冲模逐步向汽车模转移。去年已经完成了产品结构调整,即从家电和汽车模具双足并进,转变为汽车模具的专业制造厂家。     
    目前林仕豪90%的产值源于汽车模具,已经成长为华南地区唯一制造全套汽车塑料配件模具的专业公司。         
    其次,为了提高工艺水平,满足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我们投资近三千万,引进关键设备,增加部分国产设备,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全面改造。到2003年底已经基本完成。添置了近五十台套进口及国产高精尖加工设备和先进设计软件,调整工艺布局,对原生产场地进行大规模改造。另外还新建设了七千平方米的厂房。你在参观车间时,应该已经看到了这些变化。

记者:林仕豪目前在模具行业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杨:林仕豪的前身是一家加拿大的破产企业,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壮大,在国内已经打下了一定的知名度,为哈飞、一汽、神龙、北汽、江铃、东南等众多国内领先汽车制造厂做配套服务,而且产品还出口到瑞典、日本、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家,逐步融入到国际高端市场。去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      
    近几年,随着广州本田等大型汽车项目落户,广东汽车业规模迅速扩大。我们关注到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并看好广东汽车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这也是我们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记者:您认为林仕豪能取得今天成就的原因何在?          
    杨:前面介绍了林仕豪的一些变化,但我还要告诉你的是,这些年林仕豪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单一国有投资主体,这种体制有助于集中优势兵力,并曾帮助企业快步迈上新台阶。但也同时桎梏着进一步突破性发展的步伐。林仕豪仍在谋求与国际高端厂商合作,建立混合型经济实体,代替原国有单投资主体,不但可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艺技术,更有利于深入开拓诚信度较高的国际汽车模具市场,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         
    三年前我就说过,资本虽为国有,但企业运作模式却不同于国有企业,实行规范化和市场化管理。如在人力资源工作上,我们从高等院校吸收应届毕业生,也面向社会招聘各个层次人才。并且建立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记者:是否可以认为林仕豪专注汽车业,是中国家电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的结果?          
    杨:也不尽然。我们调整产品结构,是大环境造就的一种无奈选择。加拿大林仕豪模具公司就是专为美国三大汽车企业配套模具的国际知名企业,拥有较多针对汽车模具加工的大型设备,这是我们要充分利用的优势。         
    在拓展汽车模市场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未放弃家电模市场,象生产家电零部件的冲压模一直是林仕豪的拳头产品,在国内是基础好、实力强的生产商,拥有不错的产品信誉度。华凌空调实现国产化,其中林仕豪的冲压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的、海尔、伊莱克斯等客户都是家电行业的侥侥者。特别是洗碗机用模具更可称得上是国内老大。目前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两大业务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营体系,但实现市场资源的整合,以节约成本,扩大市场,深入发展与巩固客户群。

进口设备

记者:企业不断发展,您作为领头人,是如何来化解压力和应对挑战的?          
    杨:作为一家具有国有企业背景的公司,林仕豪成立之初曾经无制度可依,或者是有制度不依现象较为严重,在管理上多感性、少理性。而企业真正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由感性向理性的跨越是一个企业要经历的重要阶段,中国很多民企就是跨越不了这个坎而倒下去了。经营者管理理念的转变迫在眉睫。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模具企业突破性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阻碍日渐明显,新时代的经营者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管理理论素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加快观念更新的步伐,将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际中。经过近两年市场竞争的残酷砺炼,我们开始将制度化工作提到重要高度,不但着手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且重点在经营管理实践中落实各项制度。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对员工的有效考核,以业绩论英雄,同时加强对外招聘力度,使内部员工产生危机感,全方位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通过建立内部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规范运作流程,理顺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今后,还将进一步深化制度化建设的进程。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形成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抢占商业先机的关键所在。2002年12月林仕豪启动了信息化建设。林仕豪已是广州市科委的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信息化的实施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制模工艺,使企业管理更合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与贯彻质量体系标准同样重要。我们的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化的效果可说是立竿见影。 

我在林仕豪走马上任已有五年之久,无时无刻不感觉到企业进步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唯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带领企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记者:那您认为林仕豪尚有哪些不足之处?       
    杨:模具制造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三密集行业,而我感觉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林仕豪的当务之急。模具制造离不开人,特别是技术人才。在人才大战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企业不但要注重高薪聘请优秀人才,更应注重培养内部人才。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循序渐进地开展人员培训,未雨绸缪予以人才储备,企业方能实现有人可用,专才专用。林仕豪想要实现国际化,但目前内部运作机制和人员素质尚不能达到国际高端市场的要求,所以必须建设国际级的人才队伍。同时我们也会从日、韩等国等引进国际化人才。       
    记者:我了解到您目前担任中国模具协会的副理事长,那现在请您谈谈国内外模具行业的发展现状。 
    杨:中国模具业近年的发展非常快,成为了世界模具制造业的中心。欧美日等国家因劳动力成本高,其模具业陷入了困境,所以正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我们模具工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而中国蓬勃发展的汽车产业也将为我国塑料模具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不久前参观了德国法兰克福模具展和一些模具厂家,有两点让我感触颇深。一是国外模具制造专业化程度高,二是对设备的依赖度高,而对人的依赖度较低,我认为这是中国同行所欠缺的地方。中国模具业的竞争优势是性价比高,但还需在研发、管理上花功夫。需继续加强设计人员力量,提高企业技术整体实力。切实提高模具档次,避免在低档模具市场徘徊,占领精密和高端产品市场,赢得全球竞争。要强调理性化管理,重视数据分析,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上档次。     
    记者:最后请杨总谈谈林仕豪的未来发展目标?       
    杨:虽然林仕豪已经由一家收购来的破产企业,发展成为汽车模具制造业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但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林仕豪要找出自身弱点,对症下药,尽快缩短差距。我们力争实现以下战略目标。       
    ◆ 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模具品牌;      
    ◆ 在整个行业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模具市场定位于汽车高端客户;      
        

标签: 跨越 理性 感性 林仕豪 模具 企业 汽车 我们 发展 记者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