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精英

翱翔在模具世界的“海鸥” ——记材料学院张海鸥教授

2007-11-2095

    开栏语:近十年来,学校采取超常规措施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竞相加盟我校,在华中大这片沃土上深深扎根,奏响了壮丽的创业诗篇。
    海纳百川涌春潮。这些新引进的人才用新思维改造传统学科,用新的模式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拓展了数十个科研新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带来了清新的学术风气,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从海内外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并发挥其作用,从本期起,本报推出《学在海外·成在中国》栏目,陆续展示这些学者的风采。
   
    微胖的身材,很有亲和力的笑容。举手投足间,时时透露出从容、沉稳。在适中的语速和清晰的表达中,他会用通俗的话语,引导你“走进”他的模具世界。与他交谈就像喝一杯清茶,清清的,淡淡的,却余香满口。他,就是材料学院的张海鸥教授。
    向“等离子”技术“宣战”
    在模具世界里,金属模具和金属零件的快速成型一直属于制模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国内外普遍采用激光技术来快速制造金属模具和金属零件。怎样更快、更好、更低成本地制造出金属模具和金属零件,科研工作者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
    199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博士张海鸥携夫人王桂兰(刚在东京大学结束博士后研究工作)来校时,带来了一个“新招儿”——用“等离子”技术制造金属模具和金属零件。
    那么,“等离子”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等离子”和“激光”都是通过高能束来熔化金属粉末,制造金属模具。但是由于两者的发生装置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所以与“激光”相比,“等离子”具有成本低、成形率高等优点。
    “等离子”技术并不是张海鸥的首创,但应用“等离子”技术来制造金属模具和金属零件,张海鸥却是第一人。
    在回国的四年多时间里,张海鸥将这一技术不断完善、创新,并开始应用到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如汽车模具制造、先进发动机高温零部件等等。目前,他在这一方向上取得的成绩已获得了国内同行的普遍认同,并已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谈起他的这一独创时,张海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想,这个方向应该很有研究潜力,前景不错。”然而,记者在日本无机材料学会会长守吉佑介评价张海鸥的信中却看到这样一些话:“……这是张教授在东京大学率先在世界上开发的、以前没有的独创性技术。张教授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我确信:张教授必将取得国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创新,更重要的是在学科体系上创新。”
   “别人做过的我不做。”在东京大学读博士时,导师的这句话给张海鸥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创新应该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因此,在张海鸥开辟的五个研究方向上,处处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如在高温零部件的制造上,他率领团队将原先需要五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加工,集成为一道工序。在轿车仪表板模具制造上,他们将制造时间从原来的85天减少至37天。日本的一家企业敏锐地看到了它的前景,已经在世界上率先将其应用于丰田轿车仪表板模具制造。他们还将“激光”技术和“等离子”技术结合起来制造模具。用张海鸥的话来说,就是“采用‘等离子’技术,可以更低成本地生产模具。辅以‘激光’技术呢,可以让模具的表面更光洁一些”。
    但是,张海鸥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学科体系上创新”。
    他的硕士研究生赵瑞敏和王文告诉记者,在他们30多人的科研团队中,虽然大家来自材料工程、机械制造、自动控制、计算机、模具成型等众多领域,但可以简单地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做理论研究的,另一块是做应用研究的。比如做一个喷涂实验,你可以先在电脑里做模拟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然后马上在实验室里验证你的结果。
    在理论模拟软件研究和实用硬件技术开发两方面同时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者是比较少见的。在这里,既没有纯粹的理论,也没有纯粹的实践。但是通过两者的结合,却既体现了实用价值,又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
    张海鸥说,目前他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学科体系,建成了比较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学术体系和学术梯队,下一步就是出版专著了。他们的目的就是围绕“等离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创形创质并行工程”研究上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以期能“与国际同行站在对等交流的位置上”。
    四年多来,张海鸥率领梯队先后争取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和“十五”“863”、国防及省部级面上和重点项目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经费达300多万元。他个人先后发表了近5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约20篇。张海鸥先后5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1999年作为中国学者首次获日本模具技术协会特别优秀论文奖。
    做人,立志不虚度光阴;做研究,立志为国民经济服务;搞创新,立志与国外同行竞争
    2002年底,在材料学院的迎春晚会上,张海鸥走上前台,演唱了一曲《北国之春》。那浑厚的嗓音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这就是你平时难得一见的另一个张海鸥——多才多艺的张海鸥。#p#分页标题#e#
    “你不知道吧?在北京科技大学读硕士时,他可是合唱团的男生领唱呢。另外,他的乒乓球也打得不错,游泳也很好。”王桂兰这样告诉记者。然而,在张海鸥繁忙的工作日程中,这些兴趣和爱好只能“让位”了。学院总支书记郑恩焰说:“如果你要找张海鸥,无论哪个节假日,他都在实验室里。”
    再忙再累,张海鸥都不怕。他唯一感到对不起的是9岁的儿子。尽管孩子的钢琴已学到了六级水平,但在语言发展上却明显比同龄孩子要慢一些。“来校后,我们从零起步建设实验室,成天不着家。孩子只能由保姆带着。结果,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耽误了。”
    然而,投身模具世界,张海鸥无怨无悔,“人需要大的理想,而不是小的理想”。
    “我父母都是老革命干部,可能受他们的影响吧,我觉得个人发展应该是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在国外定居。不过当初回国时,清华大学也发了邀请。后来,原校长周济专门找我深谈。我感到了一种很强的信任和期望,最终我们选择了华中大。”
    这就是张海鸥,与他打交道或交谈,你会感受到他身上的一股“大气”:做人,立志不虚度光阴;做研究,立志为国民经济服务;搞创新,立志与国外同行竞争。
    这就是张海鸥,一个平凡而立志高远的人,一个踏实而执着的人,一个多才多艺而有追求的人。
    国外有资料表明,世界科学技术里,材料技术(MT)、生物技术(BD)、信息技术(IT)和航空航天技术(AT)是四大前沿技术领域。而其中,材料技术是其它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在材料研究的广阔领域里,我们期待着:“海鸥”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标签: 学院 张海 教授 材料 模具 世界 技术 金属 创新 研究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