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模具制造行业每年销售收入为1800亿元以上。在模具制造行业,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和光学塑料成型模具被广泛应用。在这两个领域,中国企业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但与国外巨头相比,国内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国际巨头布下的专利“矩阵”,专家建议,国内企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具设计和制造精细化方面加大投入,并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专利储备,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企业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和电子领域市场的快速发展,模具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很多国际知名的模具厂商,凭借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注塑模具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纷纷抢占中国模具市场,并对中国企业形成“包围”态势。
为了解模具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专利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组织、机械发明审查部实施了2014年度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模具行业专利技术分析”课题。该课题组研究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和光学塑料成型模具两大领域,中国企业属于后起之秀。
“截至2014年7月31日,在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领域,国内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其中在中国市场就提交了1378件专利申请,比如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就已提交多件专利申请。”课题组研究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
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公司已在模具领域提交了近100件专利申请,技术内容涉及轿车侧围模具、汽车车门内板模具、车身冲压件等多个领域。
“作为后起之秀,我国模具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不过,目前,在模具领域,我国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但专利实力仍无法与国外巨头比肩。”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
跨国巨头优势明显
据了解,在模具技术领域,国外企业的优势非常明显。课题组研究人员举例说:“截至2014年7月31日,在光学塑料成型模具方面,申请人在全球范围内提交相关专利申请1625件,其中,奥林巴斯提交专利申请103件,柯达提交专利申请86件,强生提交专利申请40件;申请人在中国提交了440件专利申请,但在中国市场,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期以来,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凭借模具生产的技术优势,一直垄断着全球模具市场。这些企业巨头在高精度和复合性模具的开发,尤其是在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上都保持领先地位。成立于1919年的奥林巴斯是一家较早涉足光学透镜的企业,其在发展历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对模具的局部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模具技术成型的精度。正是通过积极创新,奥林巴斯成为全球模具行业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企业,同时也是该领域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
与奥林巴斯相比,强生虽然涉足光学塑料成型模具技术领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专利运营手段非常成熟。“由于模具领域的专利数量较少,强生往往会针对一项发明技术提交多件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环环相扣,以此加强专利保护力度。比如,1995年,强生提交的14件专利申请,将隐形眼镜的整个加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专利保护。”课题组研究人员介绍。
加强创新赢得主动
面对本田、丰田、通用、奥林巴斯、强生等国际巨头在模具领域早已布下的专利“矩阵”,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中国在模具领域起步较晚,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专利布局,都与国外巨头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汽车模具技术研发方面,本田、丰田、通用汽车等企业占据重要地位,国内企业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瑞鹄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也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但海外专利布局相对较弱;在汽车模具应用方面,很多基础专利都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国内汽车模具企业还需加大创新力度,以此提高竞争力。”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鉴于这种情况,该负责人认为,中国相关企业应加大模具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升工艺制造水平,争取研发出一些精细化、具有竞争力的模具技术。此外,国内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积极在国内外市场进行专利布局。
在光学塑料成型模具方面,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应加大对模具技术和专利布局的重视程度,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相关技术。”成都奥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武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企业可以并购有发展潜力的小公司或者收购某公司的一个研发团队,这也是迅速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中国企业在模具领域的发展现状,课题组研究人员给国内企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发展建议。“模具技术的精细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模具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国内企业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欧美企业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不断提高竞争力;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进行专利布局,以在模具市场的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