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动态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正面临危机

2008-04-179
最近,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这引起国内制造业的新一轮关注,而在此之前,在中国运营工厂所需的成本已经稳步上升。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8.7%,达到12年来最大增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周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并承认要把2008年消费物价上涨指数控制在4.8%左右并不容易。

对于厂家而言,通货膨胀使工厂的运营成本增加,因为原材料、交通运输、能源、劳动力和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同时,通货膨胀率攀高的时机对于企业主来说也很不妙。春节结束后,返厂工人强烈要求加薪。在中国,工人通常在农历新年之后与厂方签订新的雇佣合同。主要商品的价格上涨使他们的加薪要求更为迫切:2月份食品价格上涨了23%,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猪肉价格,上涨了63%之多。

“工人过年回家时会互相交换想法,谈论新的工作机会。”位于浦东的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国工厂的厂主说道。这家工厂拥有的35名员工多数来自安徽省。“他们返回工厂后,对工资情况表示了强烈不满。有两名[工人]回来就说,‘你必须给我们涨工资,否则我们就不干了。'他们的行为对其他所有工人都产生了影响,他们对我们[下达了]要求加工资的最后通牒,而我最后也不得不照办。”以他的工厂为例,从2004中开厂到现在,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了30%-40%,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涨幅在50%左右。由于国内对低水平工人的需求相当旺盛,因此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涨幅较大。

很明显,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国的光环正在淡去,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和人民币的稳步升值,使得工厂的运营成本逐渐攀升。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离开中国转向印度和越南,尤其是一些台企和港企。还有更多的企业在考虑迁厂问题。

上海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Shanghai)联合博思艾伦咨询(Booz Allen Hamilton)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2007-2008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China Manufacturing Competitiveness 2007–2008)的报告。该报告在对66家制造企业(多数为外企)进行调查后发现,近乎20%的企业计划将其工厂移师别国。按照排名先后,这些国家分别是印度、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巴西,离开中国的原因是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当然,83%的企业,也就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要离开中国的计划,”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何德高(Ron Haddock)说道,“这些企业依然看好中国,但是让人感到忧心的是,有17%的公司已经制订了关于将工厂迁移至其他邻近国家的具体计划。”
标签: 危机 面临 竞争力 制造业 工人 工厂 企业 成本 工资 上涨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