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橡塑展获悉,目前塑料制品包装已占到国内食品包装53%的市场份额,塑料包装虽然具有重量轻、方便携带等优点,但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专家透露,瓶装矿泉水储存3个月后,易发生锑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储存过久锑易溶于水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有关专家表示,塑料在一定的介质环境和温度条件下,其中的聚合物单体和部分添加剂会溶出,并极少量地转移到食品中,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
比如增塑剂DEHA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韧性,提高塑料制品强度,国内大部分塑料制品企业几乎都在使用增塑剂。但增塑剂DEHA一旦超标,遇上油脂或加热时,容易释放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
专家特别指出,瓶装矿泉水出厂时大多符合健康标准,但储存3个月后,塑料瓶中含有的锑会渐渐溶入水中,此时矿泉水中的锑含量就会超过正常含量的数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消费者要注意三点
身兼上海食品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及上海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的马志英教授昨天表示,应该由专业权威机构对塑料食品包装的风险性和危害性进行严格评估,再由国务院等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
马志英认为,究竟瓶装水储存多长时间才是安全的,在国家权威部门作出检测评估结论之前,任何个人、机构和组织都无法作出论断,但消费者还是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注意三点:首先是不要长时间储存,因为储存时间越长,有害元素从塑料包装中渗出的几率就越大,尽量不要用塑料瓶装高酸性、油性、盐性的东西,比如醋、酒、油,一般建议是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二是塑料制品加热应特别当心;三是避免使用质量差的塑料制品。
危害程度还要精确分析
对于矿泉水瓶健康隐患的说法,材料学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周晓东分析说,锑是在PET瓶子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中里含有的,如果生产过程处理不好,也可能最后残留较多。
周晓东指出,高温的确会使锑等物质放出更多,而存放的时间越长,有关物质也会放出更多,“但是究竟这些物质达到多少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还得要看质检等部门的精确分析结果。”
质监部门说法
从未抽查过锑元素
“塑料瓶装饮用水打开后有一股异味,这个现象曾经引起过注意。”上海市质监局食品处相关人士表示,质监局曾经对饮用水异味进行过检测分析,发现异味与塑料材质的成分有关,“但安全性评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目前仅做了检测分析,还没有进行安全性评估。”
而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标准要求,日常抽查饮用水的重金属指标都是铅、汞等元素,从未对“锑”这种重金属元素抽查过。而饮用水不合格指标都集中于微生物指标超标、理化指标不合格。针对这一研究成果,今后将加强对“锑”元素的监控。
厂家说法
“饮料瓶锑含量合格”
早报讯上海雀巢饮用水公司表示,每3个月都要对饮料瓶进行关键项目的检测,并每年送法国总部检测一次,而检测显示饮料瓶的锑含量均低于标准规定。
正广和饮用水公司表示,塑料瓶由专门的供应商提供,公司按国家标准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