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旧机电产品575批次,其中检出有问题的高达111批次,这是山东青岛口岸最新统计的今年1~7月进口旧机电产品的检验结果。
因机械设备问题而导致操作工发生身体伤害事故在全国已多次出现,据了解,工人操作时,有的手指头被轧断,有的整个手臂被绞断,有的甚至连头发带人卷入机器。发生事故的这些机器中大多为进口旧机电产品。从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近日连续查获和销毁两批国家禁止入境旧机电设备。
目前,进口旧机电已经成为机械操作工人的第一杀手。
三个隐患不容忽视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进口旧机电产品的大量引进,在某些方面填补了我国在生产领域的设备和技术空白,促进了国民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应注意到,目前进口旧机电产品还存在三方面的隐患。
机械安全隐患。一些进口旧设备的传动带、传动链、齿轮、飞轮和链轮等危险部件裸露,既无安全防护装置,又无"当心机械伤人"的警示标志,极易造成缠绕、卷入、挤压、刺伤等危险。
电气安全隐患。一些进口旧设备已在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运行较长时间,电源连接线老化,其表面的绝缘层布满裂口,有些电气控制柜上无应有的接地措施和"当心触电"的警示标志,容易造成人身触电和设备控制失灵事故。
卫生和环保隐患。一些进口旧设备运行时间较长,传动部件磨损较大,工作时噪声超过规定值,还有一些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粉尘、有毒气体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而且在这些旧设备和工作场所无"必须配备防护装置"的指令标志。
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的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制度和法规体系。在相关法规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个别企业对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模糊。有的企业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应法律法规不作深入的了解和领会,对进口旧机电设备这一敏感商品只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一味追求短期效益,而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不积极办理相关备案和报检手续,认为所进口的旧机电产品不会带来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危害或隐患。有的甚至对照法规绕道走,采取瞒报甚至不报检的手段,漏检逃检。
如扬州市的某企业在进口二手机电设备时,事先没有根据规定到相关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备案,就直接从境外进口了一批旧机电产品,结果这批货物在入境时被海关查扣,该企业这才匆匆要求当地检验检疫部门为其补办备案及检验手续。当检验检疫部门严肃认真地指出其行为违反了国家相关法规时,该企业还一味强调客观原因,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
其次,部分企业的报检人员对于国家在进口旧机电产品方面的法律法规理解肤浅,也不熟悉相关的业务知识。有些报检员虽然具备了依法办事、及时备案、申报的意识,但是由于业务知识的匮乏,在报检过程中仍然是挂一漏万。
从一部分办理旧机电产品进口业务的企业来看,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报检员在报检时不知道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材料,不能准确提供必备资料,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进口旧机电产品是需要经过批准并履行备案审批手续,有的企业将新旧机电产品混合报检,不但给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浪费了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周期。
再次,部分企业对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检疫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不够熟悉,不能严格按照旧机电产品进口的申报和受检程序进行适时报检,在进行报检工作时次序颠倒,漏洞百出。
有的企业对不需要进行装运前预检验的进口旧机电产品,在到岸后不是依据规定及时与相应检验检疫部门取得联系,经过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具相应的检验检疫证明再投入使用,而是先开箱使用后再进行报检,有的甚至抱着"反正设备投入使用没有发生问题,早报检晚报检都是一回事"的心理,等待检验检疫部门催检甚至是经过反复督促后才履行报检程序。由于产品已经使用,给检验检疫部门的检验工作造成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还有部分企业对进口旧机电产品的质量条款把握不准,特别是对于合同中的索赔条款没有吃透其含义,造成检验检疫中的一些"后遗症",事实上是既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又延误了企业的索赔。
有的企业在进行安装调试或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设备零部件短缺和设备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不知道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相关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出证,有的甚至耽误对外提出赔偿的机会。
杜绝洋垃圾流入国门
针对进口旧机电产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把好进口关。
国家商检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商检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企业在旧机电产品进口中的法制意识。
检验检疫部门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合理可行的奖惩措施,对手续齐备、报检工作实施较好的企业建立其"诚信档案",在法律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