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特别是重型汽车制造业是陕西的优势产业,在拉动陕西省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陕西重型汽车的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不高,总体上处于产品规模不大、品种不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尚未形成与主机厂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以重型载货车为主的汽车工业,作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发展作为重型载货车支撑体系的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品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充分认识和了解发展陕西重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陕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型汽车变速器、车桥等产品,其他基本是围绕陕汽重型载货车进行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本省的供应商约50家,主要是: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配套驱动桥、前轴;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提供变速箱和分动器;陕西万方公司主要配套产品有驾驶室、车架线束、军车用蓬布、管件等;陕西重型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油箱、备胎架等配套产品;陕西通力公司生产自卸车车厢、军用车驾驶室本体和车架总成。
其他配套产品如汽车标准件、散热器、液压举升缸、转向油泵、蓄电池、汽车座椅、液压件、密封件、部分弹簧等,所占配套产值都相对较低。
据统计,陕西重汽整车装配的配套件有2800多个品种,由415家供应商供应,其中外省的供应商约有365家,占供应商总数的88%;省内相关企业为陕西重汽配套供货比虽然达到80%以上,但总的看来,省内配套企业少,汽车工业对省内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不强,而且配套仅占全部配套件的1/9。大量的非金属件、机械加工件、汽车电器件、仪表、冲压件、铸锻件等都在外省协作配套,地域上远远达不到汽车主机产品协作配套半径100~150公里的要求,无疑也加大了主机产品的采购成本。
陕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之所以相对滞后,一是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一些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大多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二是陕西重汽前几年生产规模上不去,又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汽车零部件企业处于上与不上和如何发展的“两难”境地。三是配套企业的抗风险意识和能力较差。为陕西重汽配套的企业多为“军转民”、地方国企与民营小企业,而且不少都是兼营配套,由于新产品开发研制费用较高,也影响到配套件上批量。四是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力度欠缺。省内配套件企业分散,处于自找产品、自我销售、自筹资金、自求生存、自求发展状况,导致设备、技术、材料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生产形不成规模效益,招商引资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加之主机厂不断压价,使配套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受到影响。
积极培育和发展有鲜明特色的零部件产业集群
“十一五”期间,围绕陕西汽车工业的发展,陕西重型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思路是向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形成能适应整车企业先进采购方式、专业化分工、层次明确,具有完整产业链的集群化生产格局;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大马力、高档次系列重型汽车变速器、离合器和车桥,开发生产电控燃油喷射装置、ABS防抱死装置、三元催化转换器、调节变传动比限差速器等产品。
要实现重型汽车配套件完整产业链的集群化生产格局,首先,建立全省性的培育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工作的领导机制,统一部署协调总体工作,并以陕西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为依托,成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制定集群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开展各种招商活动和信息发布,吸引大公司、大集团和优势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促进业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找准定位,解决好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陕西省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重型汽车和轿车为重点,以零部件为基础,带动客车、改装车的发展,加快产品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建成以西安为中心,向东西延伸的关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型汽车零部件产业。
其三,零部件企业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陕西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十一五”期间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长期,在处于爬坡阶段并相对处于低端弱势的情况下,不能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可以先从低端供应商做起,逐步进入三级、二级配套体系;也可从售后市场做起,逐步积累向OEM配套发展,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
其四,省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要依托整车企业的发展,但不能完全依赖整车厂。陕西省重型汽车零部件的发展首先要依托陕汽集团,零部件企业还应与比亚迪轿车、客车、改装车、专用车的发展结合起来,做好协调和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
其五,财政性投资向零部件产业倾斜。对于已经为重型汽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在财政上单独划出一块,在企业技术改造、自主研发上给予资金的支持和倾斜;同时要协调省内融资渠道,加大对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和信贷,为零配件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创造比较好的投融资和产品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