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业报告

防止国外企业向中国倾销零部件产品

2006-10-033
近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遭遇国外反倾销袭击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外国向中国倾销汽车零部件产品。”

外资企业占据中国零部件市场很大份额

当前,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零部件供应商中,70%以上都在中国开展了业务;跨国零部件公司的独资或合资企业约占中国零部件市场50%的份额。相比之下,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造成行业整体效益很低。

随着中国取消对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资企业中的股比限制,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独资化”潮流蔓延。据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德尔福、马勒、博世等跨国零部件公司在中国新成立的生产企业超过10家,其中90%以上的企业是独资企业。今年以来,外国有3家零部件企业分别在中国设立了投资超过1亿元的独资研发中心。

另外,在中外合资整车企业,中方不掌握核心技术,缺少话语权,零部件采购大权往往由外方掌控,导致中资零部件生产企业难以进入整车配套市场。

这样,外资零部件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中资零部件企业所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关键零部件市场依赖进口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大多数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2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1%。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多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多是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产品。商务部有关负责人特别指出:“我们监测发现,近几年来,确实有一些关键零部件一直保持进口数量高增长的态势。从去年开始,国外有一部分零部件产品向我国出口数量增加、且有价格下降趋势。”

中国某些零部件企业在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但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比如,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的产品。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对许多高级汽车电子产品来说,中国还难以生产。因此,对于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零部件来说,中国不得不依赖进口。

采取措施维护产业安全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说,商务部在2002年建立了汽车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预警机制,一些零部件企业对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加深了认识,并加强了对其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管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将维护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他表示,当前,该机制监测的深度和广度还有限,扩容产业安全数据库已经成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扩容后的产业安全数据库监测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进一步加深分析程度、为产业和企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他还补充道:“如果零部件企业感到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倾销及损害,就应注意收集相关数据,及时向商务部提交申诉书。”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