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业报告

十亿美元大众加大零部件“中国造”

2006-08-053
大众中外三方分别采购零部件,导致其在中国采购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约30%,成本居高不下。现在,大众终于把投资中国零部件的计划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加大了“中国造”的比例。

日前,商务部网站一则醒目的消息称,大众汽车集团(下称大众汽车)今年将从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对此,《财经时报》记者在4月19日求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时,某负责人肯定了上述消息。

该人士介绍,去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数额仅为1000万美元,今年一下子扩大了100倍。“今年的采购工作已经开始,整个采购会持续到年底。”

据悉,大众汽车采购这些零部件的目的,是为其(包括德国)全球各地的工厂配套,采购对象包括高低端产品,企业涉及本土?外资。大众今后3年在中国的采购额都将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2008年,大众汽车两家合资企业本土采购的零部件有望达到80%,这样可以降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成本的40%.”一位熟悉大众汽车的人士分析,这为该公司在德国出售或关闭一些不盈利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工厂?发动机工厂等,提供了机会。

成本压力下的整合

大众在华的南北两个合资企业各自有自己独立的零部件采购体系,德国大众也有外购零部件的供应体系。三方分别采购零部件,导致其在中国采购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约30%,成本居高不下。

不少人士曾建议,大众想摆脱成本困境,必须整合在中国的采购平台。“大众在海外为中国设计车型,成本一定不低,而且无法针对中国的市场和用户,降成本几乎没有可能性。”

高成本导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到2003年,大众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确定了未来5年的成本控制目标。

2003年,一汽?上汽和大众三方共同投资的大众(上海)变速箱厂正式开业,这为大众汽车整合供应商结构开了先河。2004年12月,大众汽车又分别与上汽和一汽签署了合同,在中国生产发动机的关键部件。

“建立零部件公司是大众在中国市场非常重要的战略转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副总裁魏智博承认,大众在中国率先实施平台战略,目的就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各车型的国产化率。

“无论产品如何好,要想增加销量,摆脱在中国的困境,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降价,包括整车?配件价格。”一位多年研究大众汽车的人士说。

采购成本高是老汽车企业的通病,南北大众也不例外。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零部件本土化对各大汽车品牌来说都相当重要,因为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扩大零部件的对外出口,赚取利润。

加大“中国造”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