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商业报告

厦门模具企业近水楼台不得月

2004-01-0363
 

五大因素制约行业发展

财富观察

本报讯(记者 刘艳)厦门模具企业有859家,可是却解不了“近渴”,眼睁睁地看着订单流向广东、江浙一带。厦门海盛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子峰语气中不无担心,在10月31日模具行业协会成立仪式上,担任理事长的他一次一次地强调,厦门模具行业亟待发展。

业内人士希望厦门模具行业协会的成立,能够推动我市模具企业由各自为政走向优势互补,加强模具行业技术和信息交流,形成合力,打造厦门模具业知名品牌,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本地大量订单流向浙江

就厦门的模具企业来说,应该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戴尔、柯达、夏新、万利达、厦华、联想、灿坤、华亚等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就在身边,新产品开发速度快,产品年产量多在100万台以上,模具产品需求有很大缺口。

事实是,近水楼台并不得月。我市高精密模具加工设备不多,模具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苏子峰介绍说,夏新手机、灿坤家电、华亚PVC管材管件等公司的模具都是在国内采购或进口,“因为厦门模具企业根本达不到它们的要求。”

就连一些诸如塑料桶之类的档次较低的模具,也宁愿“舍近求远”,选择到江浙、广东一带加工。“浙江一带的模具价格至少要比厦门低20%-30%。”苏子峰介绍说,在浙江,一副塑料桶模具的报价约在9万左右,(一副模具可以生产30多万个桶),而在厦门,价格则整整高出5万多,报价约在14万左右。由此,厦门整个模具行业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厦门模具行业五大“拦路虎”

广东模具企业的年产值估计在100亿以上,长三角一带也不低于这个数,“但是,厦门模具工业的年产值是3亿左右,整个福建也不到10亿。”

五大问题制约了厦门模具行业的发展,苏子峰向记者分析了缘由。

首先,厦门市模具行业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厂房大多是租赁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三年,且以非标准厂房居多,频繁搬家不但费事成本高,也影响到设备的精度;

第二,模具企业地点分散,相互沟通较少,技术、信息不流畅,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其中规模较大的模具厂不多,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

资金不足是困扰我市企业的另一难题,模具制造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设备投入大,一些企业无力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设备更新中;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国家财政部、国税总局出台了扶持模具行业发展的相应优惠政策。从2003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全国有160家模具企业享受这些优惠政策,而厦门无一家享受;

同时,从业人数少,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CAD/CAM/CAE人才奇缺,使得模具企业管理、技术骨干紧缺,造成用工成本高。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