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模具园区

深圳模具产业整合起步

2004-06-0387
   今年深圳重点建设的六大产业集聚基地再添新丁。继内衣产业集聚基地“落户”之后,宝安区公明镇又迎来了模具产业“安家”。在市经贸局日前组织召开的规划论证会上,专家对基地建设总体上给予了肯定意见,从而预示着深圳模具产业整合在即。
  ●深圳模具称雄国内
  “目前深圳模具业的规模与水平居全国之首,除大型汽车覆盖模具外的各类模具均能生产。”市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少萍介绍说,深圳现有商品模具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占广东省的近60%,占全国的近25%。在10多万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就占了1/3,显示了一定的技术实力。
  与此同时,深圳也涌现出了鸿准、柏狮、东江、精英、有联明辉、亿和、誉铭等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模具制造龙头企业。其中富士康集团旗下的鸿准模具公司去年产值就高达6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模具企业;而柏狮模具公司生产的IC引线框架模具引线宽度仅0.15毫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业者分散降低竞争力
  虽然深圳已成为国内模具制造中心,但在市机械行业协会模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启昌看来,深圳模具设计制造水平还有待提高。统计显示,发达国家一个模具从业人员平均创造产值约20万美元,是我国的15-20倍之多。
  据了解,深圳所产的模具基本上以中低档为主,一些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的高档模具在技术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鲜有模具企业能承接到国际模具的大宗订单,目前国内市场的满足率仅在70%左右。
  究其原因,首先,深圳模具企业主要分散在松岗、公明、坪山、龙华等镇、村内,企业间缺乏协作,产业链的各项资源很难合理配置,无形中提高了制造成本,影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其次,深圳缺乏综合性的模具研发机构,导致企业技术进步能力不足,只好在低端模具相互竞价,而高精度模具和大型汽车覆盖模具的设计制造能力较低,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据统计,去年我国直接进口模具约13亿美元,其中广东占了大头。
  ●各地争迎产业转移
  研究表明,伴随着通讯、电子、汽车等主要产业客户向中国的转移,发达国家的模具企业近年也迫于成本和市场压力加速转向中国。仅2002至2003年,市机械行业协会就接待了美国工具制造协会、精密金属成型协会和台湾模具同业公会代表团等。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模具配套考察团两度来深“寻亲”,意大利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的子公司COMAU更是三次来深寻找模具加工伙伴。
  面对区域经济的角力,各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模具业的重要性,对模具企业的争夺随之升温,以期带动和提高本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目前,黄岩、宁波、苏州、昆山、东莞等地争相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模具业的发展,已吸引了深圳一些模具企业转移。大连决定在今年投资兴建占地1.8平方公里的模具工业园,重庆于去年底启动了占地3000亩的汽车和摩托车模具产业园项目,厦门也提出要在今年建设一个大型复杂曲面模具中心和精密模具中心。
  ●开发瞄准高端模具
  “深圳要发展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离不开模具提供产业支撑。而且国内模具业近年一直以12%-15%的速度增长,产业内外形势逼人。”市经贸局产业规划处处长蔡子翎认为,通过建立集聚基地进行模具产业整合势在必行。
  记者了解到,规划中的深圳模具产业集聚基地占地面积161.2万平方米,计划吸引约100个模具及配套生产企业入园发展。除巩固目前较有优势的精密塑胶模具外,产业基地将把“高精度、高效率、高寿命”模具作为开发重点,大力发展规模不足的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压铸模具、汽车用模具等。
  专家测算,深圳模具产业集聚基地建成后,园内企业成本将至少降低10%,可创年产值100亿元,利税3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对工业的带动效应也将成倍放大。据悉,目前已有21家模具企业表达了入园意愿,东江、统泰等“龙头”企业的“胃口”更高达20万平方米。而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日本贸易振兴会、意大利贸促会、台湾模具同业公会、新加坡精密加工及制造协会等,均表示将引领当地企业投资进驻。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