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动态

高档数控机床研发的有效途径

2005-01-125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各类磨床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保证交货期成为企业的主要任务。面对企业发展的根本——技术创新、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深切感到必须投入更强大的研发力量以满足市场形势需要。因此,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借外力发展自己成为共识。几年来,上海机床厂先后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完成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

产学研联合的基本合作原则

产学研联合的基础是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其中优势互补是产学研联合的关键。上海机床厂具有丰富的数控磨床设计与制造经验,掌握先进磨床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状态。而高等院校则具有人才集中,学科门类齐全,掌握理论研究动态,具有将最新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上海机床厂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 

对于企业产品开发需要、高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上海机床厂通过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例如,上海机床厂与上海理工大学在上海市科委的重点研究项目“数控曲面成型磨床的开发”合作中,由上海机床厂责机床的设计与制造,上海理工大学则负责SIERMENS 840D数控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基于遗传算法开发了砂轮曲线在线修整与零件误差在线测量系统,解决了目前国内复杂花键零件加工困难的技术难题,其技术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在国家权威刊物“计量学报”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通过合作使上海机床厂生产的数控磨床产品,首次实现了砂轮的在线曲面修形和零件加工误差的在线测量,加大了产品的科技含量。 

对于磨床发展的一些新技术,高校尚需经过一定周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上海机床厂则采取企业提供试验条件,高校指定专人研究,待研究成熟后,双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关于恒力磨削技术应用于轧辊磨床的研究,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双方确定了研究问题后,由高校先期开展理论研究。在完成理论研究后,由企业提供试验机床供研究使用。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之中,已经初步完成了采用声发射信号的监测,判断砂轮与工件的接触状态的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动信号处理的新理论,部分成果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积极地将高校掌握的新技术应用于产品的开发之中,为了了解高校的理论研究动态,上海机床厂聘请高校教师在企业为技术人员开展系列技术讲座,并与教授们共同商讨新技术在产品开发上的应用。例如,为了将虚拟设计技术应用于产品的开发之中,经过多次协商,首先确定产品种类多、结构相对简单的磨床中心架开展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磨床中心架虚拟设计系统的开发。该项目对于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设计周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设计人员认识到虚拟设计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在此工作基础上,上海机床厂又联合申请了上海市经委重大研究项目“重载荷数控磨床的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探索有效的产学研联合机制

产学研联合必须要有良好的研究基地,稳定的研究队伍。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上海机床厂设立了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室和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室,高校指派专家教授负责研究生工作室的课题立项、项目运行等工作,上海机床厂负责提供试验设备、场地及研究生宿舍,并制订了三方负责人员的定期研讨交流制度。

对于这种产学研形式,合作三方单位的领导均给予非常的重视,2005年1月,上海机床厂董事长、上海大学校长和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以及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总裁等领导共同出席了研究生工作室的揭牌仪式。研究生工作室成立后,经三方商讨研究,上海机床厂提出了近几年急需解决的近20个研究项目清单,上海大学与上海理工大学则根据各自的长处,确定了近期和后期的研究内容,并选派了若干研究生和教师的研究队伍,进行数控磨床数控系统软件的二次开发等14 项,至2005年8月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有磨床传动链误差测量系统的开发、磨床中心架虚拟设计系统开发等,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实践证明,上海机床厂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上海机床厂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商讨尽快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室的事宜,从而在上海形成一支以企业为主,依托高校的高水平磨床研究队伍。 
  •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头条
  • 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