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 2001 年全球范围内使用的机床有 5.6% 是瑞士制造的,产值达 19.7 亿美元。在日本、德近年来,模具行业呈快速上升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华东地区的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对上海的模具市场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或设立公司和办事处,积极进军模具市场,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极高的汽车、 IT 模具领域。国有企业意识到原有的体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纷纷转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民营模具企业则以 50% 的速度强劲发展,成为模具行业中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
据测算, 2002 年上海的模具生产能力为 40 亿元,而实际需求为 120 亿元,为了填补这个缺口,模具进口达 2 亿多美元,并将大量的业务转移到浙江、广东等地。面对模具生产供不应求的局面,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强强联合的步子在加快。同时,上海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灵活的政策和富有活力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批宁海、黄岩、广东等地的模具企业向上海转移。
竞争与发展
随着模具行业发展,竞争也在加剧,集中体现在人才和技术上。人才方面,上海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除了六、七十年代积累下来的一批中坚技术力量外,十几所大专院校,各种模具培训点培养了大批模具技术人才。即将成立的上海市模具培训中心,注重技术和实践相结合,培训设施和质量步上了新台阶,预计 2003 年可培养约 2500 名模具技术人才。
尽管目前模具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企业已经自觉地采用先进的制造手段来发展大型、精密、复杂模具。如 : CAD/CAM/CAE 技术基本普及 ;高速铣削,电火花成型,复合加工和超精加工得到推广应用;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工艺进一步发展。此外,模具材料和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得到重视 ;标准化程度将提高,快速原型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推动模具产品质量的改进。一些新兴的模具技术也在上海崭露头角,如可直接将液体金属注塑成形的喷射金属铸造技术,发展前景广阔的镁合金压铸技术。
针对上海模具行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要不断改变观念,和国际接轨,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间要相互协作,搞卫星经营模式;或以合作联合体形式增强竞争力。对于三资企业,要加强中、外方的协调,加强优势互补。而国有企业,要继续转制,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从体系上彻底和市场经济接轨。